首页 > 教师园地 教师园地

献礼集团成立30周年 | 青岛国开第二中学首届“一本好书”读书心得优秀作品展播(三)

时间:2025-09-01 00:00 作者: 点击:6 次

    开卷有益,书香致远。适逢国开教育集团即将迎来三十周年华诞之际,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,激发全体师生的读书热情,青岛国开第二中学成功举办首届“一本好书”读书心得分享活动。本次活动以“书香浸润人生,经典筑梦未来”为主题,邀请学生、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,分享阅读感悟,展现阅读的力量。

    自活动启动以来,我们收到了来自全校学生、教师和家长的踊跃投稿。参赛者围绕自己最喜爱的一本好书,结合自身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实际,畅谈阅读带来的感悟、成长和启迪。作品内容丰富多彩,既有对经典名著的深度解读,也有对当代佳作的独到见解;既有学习方法的收获分享,也有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;既有亲子共读的温暖故事,也有教育教学的经验之谈。

    经过评审组的认真评选,一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。现将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播,以飨读者。


以教育为翼,助学生飞越心山

——读《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》有感

语文组 崔雪

   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,翻开《你当像鸟飞过你的山》时,本以为会读到一个关于逆境成长的普通故事,却在塔拉・韦斯特弗的文字里,看到了教育者肩上沉甸甸的责任。这本书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课堂之外那些被忽视的角落,也让我对“教育究竟能为学生带来什么”有了更深的思考。

    塔拉的故事里,最刺痛我的不是父亲的偏执、哥哥的暴力,而是她十七岁前对“正常世界”的全然无知。当她第一次在课堂上听到“大屠杀”这个词时,那种因认知空白而产生的惶恐,像一根针刺痛了我——我们的学生中,是否也有人正带着这样的“认知盲区”坐在教室里?他们或许没有塔拉那样极端的家庭环境,但原生家庭的局限、社会偏见的束缚、自我认知的枷锁,都可能成为困住他们的“山”。而教师,或许就是那个能为他们递去“登山杖”甚至“翅膀”的人。

    在塔拉的蜕变中,教育扮演了“破局者”的角色。杨百翰大学的教授没有因她的“格格不入”而轻视她,反而耐心引导她走出认知的迷雾;剑桥的导师没有因她的出身而质疑她的潜力,而是鼓励她在学术中寻找自我。这让我想起自己的课堂——那些成绩平平、沉默寡言的学生,那些总说“我不行”的孩子,他们内心是否也藏着对成长的渴望?塔拉的经历告诉我们,教师的一句话、一个眼神,可能就是撬动学生命运的支点。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,更要成为学生认知边界的“拓荒者”,让他们知道:世界比想象中更广阔,人生不止一种活法。

    书中有个细节让我反复咀嚼:塔拉在牛津读书时,曾因“自己是否配得上这里”而陷入自我怀疑。这多像我们身边的学生——有的孩子因家境普通而自卑,有的因一次考试失利就否定自己。塔拉最终靠知识重建了自信,而我们的责任,就是帮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到“自我肯定”的锚点。或许是在作文本上写下“你的想法很独特”,或许是在课堂上特意点名让内向的学生发言,或许是在他们迷茫时说一句“我相信你能做到”。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,可能正在帮他们一点点拆掉心里的“墙”。

    塔拉说:“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:转变,蜕变,虚伪,背叛。而我称之为:教育。”这句话让我明白,教育的终极意义,不是把学生培养成我们期待的样子,而是帮他们挣脱无形的束缚,成为真正的自己。就像园丁不会强迫玫瑰长成百合,教师也不该用统一的标准框住学生的人生。我们要做的,是提供阳光、雨露和土壤,让每一株幼苗都能顺着自己的方向生长,最终拥有飞越“心山”的力量。

    或许我们无法改变每个学生的原生环境,但可以在他们心中播下“可能性”的种子。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让学生相信“可以像鸟一样飞过山”的教育者,用热爱与耐心,陪他们飞向更辽阔的天空。

    欢迎继续关注后续优秀作品展播,让我们在阅读中相遇,在思考中共同成长!

分享: